最新目录

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的思考

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现代生态灌区建设是新时期对灌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现代生态灌区指水量损失小,适合农民需要,生态系统良好,能保持或促进灌区环境朝良性方向发展的灌区。不仅要合理优化配置与

现代生态灌区建设是新时期对灌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现代生态灌区指水量损失小,适合农民需要,生态系统良好,能保持或促进灌区环境朝良性方向发展的灌区。不仅要合理优化配置与使用水资源,还要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维持良好的灌区生态环境,既保证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水污染防治水平,而且还要实现灌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使灌区真正成为美好生产和生活的地方[1]。

1 灌区在我国现代建设中的地位

1.1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人均耕地只有1.4 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在国际形势下,有效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保障我国立足于世界发展大潮流,肩负维护世界和平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面对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小的矛盾,合理高效利用耕地资源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而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各个灌区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最有力保证。在我国占耕地40%的灌区生产了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

1.2 区域优化布局、联动发展的载体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融合发展,工、农、牧、副、渔等多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才能有效促进社会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生产则占有更广大的自然区域空间,对维护生态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合理划定“三生空间”,保障“三条红线”的重要角色。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中,在农业生产上积累了无数的宝贵经验,也将文化与智慧书写在广阔的大地上,四川乐山东风堰、陕西泾阳郑国渠、陕西汉中三堰、四川都江堰、宁夏引黄古灌区等,这些古老的工程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1.3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社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之一,被誉为“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我国的水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据统计2017 年我国农业用水量为3766.4 亿m3,灌溉消耗占同期国内用水总量的62.32%,而灌溉水量多用于各个灌区中,我国有大中型灌区7839 处,占我国较大的耕地面积,因此高效合理开展灌区管理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2 生态灌区建设思路

2.1 灌区建设理念

灌区现代化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成熟、全面实现的过程。通过技术设施革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灌溉供水服务的安全性、公平性、可靠性和灵活性水平,达到“供水可靠、调度灵活、用水精准、管理信息”,打造灌区“服务改善、效率提高、运转持续、生态良好”的功能。转变灌区发展理念,从人改变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转变,从强调管理到重视管理+服务转变,从工程满足灌排需要到兼顾生态健康转变,从传统手段管理到现代智慧管理转变,从追求产量和效率到追求效率和效益转变从单纯保障农业生产到全社会发展的基石的转变。建成一个防灾抗灾有力、灌排设施完备、灌溉用水高效、管理与服务先进、生态环境健康的现代化灌区[2]。

2.2 生态灌区要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过去灌区的改造和管理限于骨干工程,而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灌区的和谐发展,不仅包括水资源用途的协调,还包括了用水管理者与用水户的协调(表现在灌区管理者为农民提供清洁可用的灌溉水源、合理的水费征收机制与管理体制等方面),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契机,核定用水总量,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加大财政对灌区运行维护投入,健全定额内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保持田间高产与节水的协调,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与恢复灌区良性运行管理环境。

2.3 生态灌区要实现污染源综合治理控制

建立灌区因肥料和农药等引起的面源污染的控制性灌溉排水模式,通过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排水沟和河塘生态改造,加强农业用水管理,计量供水,配套采取非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实现科学灌溉、水肥高效利用,减少入河的面源污染负荷。推广先进农业节水减排新技术,利用天然或人工湿地、生态沟等系统,截留净化农田径流中的氮磷及有机物。构建灌排控制-生态缓冲-沟渠截留-湿地处理多系统耦合的灌区污染逐级控制技术[3]。

2.4 生态灌区要实现现代科学技术高效运用

结合灌区信息化建设“4 个一”的基本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高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遥控技术、网络技术等等,进行综合集成与配套,在灌区硬件配套、软件管理、组织运行等各个方面实现多技术多专业应用,借助于高科技的技术和手段又快又好地实现灌区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实现灌区管理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

文章来源:《现代预防医学》 网址: http://www.xdyfyxzz.cn/qikandaodu/2021/0707/520.html



上一篇:现代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做好办公室秘书工作

现代预防医学投稿 | 现代预防医学编辑部| 现代预防医学版面费 | 现代预防医学论文发表 | 现代预防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